一、调查说明
文化是图书馆的精神和灵魂,是凝聚人心的纽带,是引领事业前进的旗帜,是图书馆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代表着图书馆的软实力。图书馆又是高校重要的文化阵地,它肩负着文化引领、价值导向、知识传播、精神陶冶等重要使命,担负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职能,是校园文化的支撑点、生长点,是图书馆优先发展的方向。为全面了解山东省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现状,更好地做好顶层设计及精准施策,不断促进山东省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向更高层次发展,山东省高校图工委文化建设专业委员会于今年9月特面向全省高校图书馆进行了相关调查。
此次调查活动,以通知形式在山东省高校图工委网站发布,历时一个多月的时间,共收回有效调查问卷58份,答卷来源涵盖了所有类型高校图书(见图1),基本上全面反映了全省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的现状。调查问卷主要从基本信息、对文化建设的认识、文化建设的实践、文化建设的影响、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文化建设的建议等六个方面入手,内容涵盖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服务文化和深层次的精神文化等图书馆文化建设各方面的内容。
图1:调查问卷答卷来源单位分布图
二、调查目的
旨在通过调查全面了解山东省高校图书馆在文化建设方面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明晰我省高校图书馆开展文化建设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收集各高校图书馆在文化建设方面的合理化建议,以期为科学规划山东省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十四五”蓝图,制定科学高效的促进政策,积极推进全省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提供重要依据。
三、现状分析与问题揭示
(一)文化建设的认识及定位
图书馆文化是图书馆在长期管理和为读者服务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形成的一种独特的价值观、思想理念、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的总和,它主要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图书馆文化又是图书馆价值观和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以图书馆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为载体,具有激励、引导、约束、导向等功能,对于推动图书馆的服务创新、增强馆员的凝聚力、提升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针对各高校图书馆关注的一些重要问题,如什么是图书馆文化,从哪些角度入手加强文化建设,图书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图书馆文化的影响和地位等,我们在问卷中都做了相应的设置。
关于文化建设的外延,各高校图书馆的认识基本一致(见图2)。关于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功能,多数图书馆认为文化导向功能是最突出的,其次是培育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规范功能等(见图3)。从上述反馈结果看,目前我省高校图书馆对文化建设的内涵及功能都有较深层次的认识。
图2: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外延调查统计图
图3: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功能调查统计图
关于图书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各馆看法相似。89.66%的高校图书馆认为文化建设“非常重要”,10.34%的高校图书馆认为文化建设“重要”,认为文化建设“不重要”的高校图书馆为零。从这一点上看,说明了目前我省高校都将图书馆文化建设摆在了比较高的位置,都认识到了文化建设对于维系和推动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但结合后面的文化建设的实践调查结果看,有些学校只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文化建设工作还仅停留在思想认知层面,对于如何加强文化建设缺少系统的思考,没有形成可行的指导方案,没有文化的形象定位和显著体现,在文化发展战略上更缺乏系统的建设目标和长远的发展规划。
(二)物质文化及馆舍、空间、特色资源建设
物质文化作为图书馆的外在标志符号,是最易被人们感知与解析的表层结构,其典籍数量、信息容量、馆舍设置、格调布局等要素都能直接展现其丰厚的人文底蕴与价值追求。外在建筑结构与内部馆舍文化空间作为图书馆馆舍文化的一部分,尤能彰显其特有的人文意蕴。关于馆舍问题,我省高校图书馆的建筑面积参差不齐(如图4)。参与调查的高校图书馆中,面积最大的多达15.4万平方米,而面积最小的只有0.45万平方米。馆舍在1-2万平方米之内的占29.31%;馆舍在2-3万平米之内的占27.59%,馆舍面积在3万平方米以上的仅有25.9%。许多新馆以及有分馆的图书馆,空间相对宽敞,一些老馆,馆舍相对狭小。总体来看,我省高校图书馆面积相对不足,对文化建设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尤其对一些老馆来说,空间的不足甚至成为发展的羁绊。
图4:图书馆馆舍面积统计分析图
人文环境的塑造,是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基础,是提升图书馆形象、功能和服务水平的重要保障。在与日俱增的读者多元化、个性化需求下,传统意义的图书馆建筑空间布局已经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很多图书馆都适时地根据自身情况对现有空间布局进行了升级改造,比如拓展出了供读者用于小组研究、学术讨论等的共享空间,用于休闲、娱乐、校园文化等的文化空间,有的甚至还有了用于科普、创意挖掘、教育培训等的创客空间等。具体情况如下(如图5)。
各高校图书馆通过文化软装给图书馆注入了灵魂,有了自己的生命和性格,这是目前我省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向好的一面。但是,在数字化、网络化逐渐成为社会主流模式背景下,在如火如荼的智慧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如何将文化元素融入到智慧空间的改造中,让现代智慧服务散发出文化气息,从而让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都能充分提升图书馆的文化魅力,提高读者的获得感、体验感和文化浸润感,是高校图书馆在未来建设和空间改造方面着力思考的问题。
图5:图书馆空间布局统计图
特色资源是图书馆文化特色的标签,图书馆所藏的历史文化典籍、地方特色资源、红色文化资料等都能折射出其价值取向、审美意蕴和发展视野。在“该馆有没有特色文献资源”这一问题的调查中,调查结果显示:我省部分高校图书馆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特色馆藏资源。在这些特色资源中有的是将古籍善本作为馆藏特色资源,如山东大学“文化教育特色数据库”,曲阜师范大学的“儒学特色资源库”等;有的是依托地方文化资源,在馆内建立了地域特色文化资源库,如济南大学的“济南地方文化语音作品”库,临沂大学的红色文化资源、沂蒙历史文化资源、地方史志资料等特色资源,淄博职业技术学院的“齐文化”资源,潍坊职业学院的“鸢都文化”资源等;有的图书馆还建立了本校特色专业资源库,如海洋大学的“海洋文库”,滨州学院的“医学特色库”,山东女子学院的“女性特色馆藏资源”等;还有的专门建立了文化名人作品资源库,如中国海洋大学的“王蒙文学馆”、“林少华书房”,德州学院的“桑恒昌文学馆”,泰山学院的“万里书房”等;更多的图书馆则是建立了本校学者的“学人文库”。所有的这些特色资源库,不仅是特色资源,更是文化坐标,不仅能提升读者服务,还能深化文化内涵,虽然特色鲜明,形式不一,有的重收藏,有的倾展示,有的集文化展览、学术交流、教育于一体,但都充分体现出我省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的百花齐放和累累硕果,值得相互借鉴和学习。但是,从全省高校图书馆范围来讲,已经建设或正在建设特色资源库的图书馆所占比例偏小,还有相当部分图书馆在馆藏资源建设过程中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和格调,特色资源建设和与之相关联的特色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
(三)制度文化体系及制度的制定与执行
制度文化是指图书馆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是一种文化集合,是在规则制定、实施、完善过程中实现和谐统一的人文现象。完善的文化制度不仅应具有超强的凝聚性,不断拉进馆员间的距离,而且还应具有明确的导向性,可以在馆内营造健康、和谐而又充满活力的服务氛围,引导馆员将个人理想与事业发展融为一体。除此之外,还须具有有效的激励作用,可通过多种形式的奖励制度,激发员工勇于奉献、奋发有为,充分调动馆员的工作积极性。
“不以规矩, 不成方圆”,制度文化对于图书馆工作的正常开展十分重要。例如,馆训就是对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有效指导的行动指南,它集中体现了图书馆“以人为本”的精神内涵,其“读者第一、服务至上”、“勤奋、严谨、求索、创新”等内容时刻激励着馆员坚守岗位、笃实工作。除馆训之外,图书馆还有自己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这些制度包含综合性管理制度、行政管理制度和业务管理制度等。
关于我省制度文化建设的情况,目前我省高校图书馆在有无完善的文化制度体系方面,各学校情况不一。51.72%的图书馆表示有较完善的、系统的管理制度,36.21%的学校制度建设还不健全,只有12.07%的图书馆有完善的文化制度体系。调查发现,在文化制度的执行力上也存有很大的差距(见图6),相当一部分图书馆制定的制度没有在日常的管理中予以贯彻执行,束之高阁、形同虚设,或者在执行过程中没能统一标准,导致适得其反,造成不好的影响,不能很好地发挥制度文化的规范作用、凝聚作用和激励作用。关于文化制度对文化建设的作用问题,58.62%的图书馆认为文化制度对文化建设的影响及作用“一般”,34.48%的图书馆认为文化制度对其文化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6.9%的图书馆认为作用及影响“很小”。
其实,制度文化是图书馆文化建设中最触手可及、最好操作、最具影响力但又最难实现的部分。首先,图书馆的文化制度应是一个系统的体系,每一项制度的制定需要一以贯之的核心价值做主导,核心价值的导向决定了该制度能否与原来的制度体系相融合,能否呈现出继承性和创新性,展现出凝聚力和生命力。其次,在制度的执行上,需要一个统一的标准,不能因人而异,朝令夕改,否则会背道而驰。
图6:文化制度执行情况统计图
(四)精神文化及文化活动、评价体系、核心价值
图书馆精神文化是图书馆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图书馆文化的核心价值所在,也是图书馆文化的最高层次,能直接反映图书馆的本质与特色,它对图书馆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具有统领和指导作用。按照图书馆哲学体系所涉及的内容,图书馆精神文化主要包括图书馆职业精神、图书馆职业使命和图书馆职业价值观等。目前看来,图书馆工作人员自身的言行举止、职业素养、服务态度、责任意识、使命担当,馆员对文化艺术的审美、对科学的价值观、对人文的价值观,图书馆的人文环境的设置、文化活动的开展、文化活动品牌的建设等都是精神文化的外在表现,它们都是考量图书馆精神文化的重要参考指标。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图书馆服务对象的类型、层次和范围更加复杂化、多样化,用户需求的特点、信息内容以及对资源的获取方式、对图书馆的期望等都在发生着新变化,图书馆精神文化建设的内涵也在不断创新、发展和丰富,其外延不断拓展。
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我省很多高校图书馆的读者文化活动都开展的如火如荼,活动各具特色又表现出了明显的共性。多数图书馆都以“世界读书日”、“毕业季”、“迎新季”以及一些国家重大文化活动及事件为契机,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读者活动(如图7)。活动形式的侧重点虽不同,但活动的主旨主要以文化的弘扬与传承、加强阅读推广为主要内容和目的(如图8),对读者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文化浸润。在所调查的高校图书馆中,关于开展文化活动的职能部门,其中有50%的图书馆成立了专门的部门或团队,活动的组织实施已经逐步规范化、系统化。关于活动的营销模式,有58.62%的图书馆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活动品牌,形成了长效运营机制。关于活动类型(如图9),“阅读推广类”和“有奖竞赛挑战类”活动受到了各个图书馆的热捧,当然“传统文化体验类”和“自我才能展示类”也是各图书馆比较热衷的类型,但“社会实践类”和“信息素养提升类”活动则相对少一些。关于读者的参与,多数高校的活动都受到了读者的认可和积极参与,其中学生读者参与较多,在比例上远远超过教师读者。关于活动的影响,活动在不同层度上得到了学校其他职能部门的有力支持,图书馆文化活动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见表1),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见图10)。
图7:文化活动形式调查统计图
图8:图书馆文化活动内容统计图
图9:图书馆主要文化活动类型调查统计图
表1:图书馆文化活动在校园文化中的地位调查统计表
图10:图书馆文化活动发挥的作用调查统计图
虽然上述文化活动充分展现了我省高校图书馆在文化建设方面的新探索和新成就,揭示了各图书馆对文化建设的深层思考,但文化活动的开展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缺乏资金保障。开展文化活动,资金保障是基础,没有稳定的资金保障,任何活动的开展都会是“无米之炊”。在此次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全省高校只要43.1%的图书馆开展活动得到了学校专项经费支持,其它大部分图书馆在开展活动时只能占用本来就捉襟见肘的办公经费,有的还想方设法去寻求社会帮助。如果没有充足的经费支持,不仅会影响图书馆文化活动团队的积极性,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活动的实施和效果,其结果只能与活动的预期相差甚远。
2、缺少科学的文化评价体系。图书馆文化评价体系是建立在图书馆文化发展基础上的,是图书馆按照自身的文化结构制定的一系列衡量文化发展状况的指标。科学的图书馆文化评价体系不仅能衡量图书馆文化的发展状况,还能完善图书馆文化的内容,为图书馆文化发展指引方向。反之,评价体系的缺失将会成为图书馆文化建设发展的桎梏。图书文化活动开展的成败与否,需要将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等一系列过程纳入图书馆文化评价体系中进行考量。但调查结果显示,我省多数高校图书馆在开展文化活动时,注意力多集中在活动的开展过程,忽视了对活动成效的评价。部分图书馆对活动只进行了简单的总结和评析,总结和评析仅限于从活动的支出、参与人数、组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读者的反馈和建议等方面进行表层次的评价,而缺少对图书馆核心价值、团队协作精神、活动创新度、活动后期影响、活动特色、活动的系统性、活动的可持续性等方面的深层次衡量,更缺少对文化建设这一复杂系统的度量指标和科学的分析方法。
3、使命和初心偏离了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观。图书馆开展文化活动的初心,一是通过形式不一、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启迪和引导读者尤其是学生读者多读书、读好书,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使他们在阅读中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二是在有内涵、有品位、有深度的文化活动中,弘扬我们历史沉淀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帮助读者实现文化自觉、树立文化自信,使他们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创新者。同时,在活动中还可以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三是在活动中将图书馆的各种精神,如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奉献精神,一丝不苟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以人为本、服务育人的人文精神,尊重理性、 追求真理、 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敢于改革、勇于创新、孜孜不倦的创新精神等融入到活动细节中,贯穿于活动的全过程,以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效果。这是图书馆精神文化活动的使命和初心,也是图书馆精神文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然而,从调查中我们看到,不少图书馆在开展活动时,背离了初心和使命,开展活动只追求一时的轰动效果,重形式轻内容,重数量轻质量,活动内容也缺少内涵和深度,缺乏启迪性。而许多学生参加图书馆的活动也只是追求功利主义,追求证书和荣誉,忽视了自身能力、素养的提升,本末倒置,使馆员们煞费苦心策划的活动也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和原本的价值。图书馆开展的文化活动也只有全面贯彻落实核心价值观,在不变中求万变,才能使文化建设始终朝气蓬勃、健康可持续发展,时刻焕发出它应有的魅力和活力,产生出它巨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五)文化建设的主体及馆员素养、读者能动性
馆员在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中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馆员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图书馆文化建设,决定着图书馆文化建设的水平。馆员不单是要做好读者服务工作,把浩瀚的知识文化和文献传递出去,更将高校图书馆所具有的精神文化加以凸显,彰显出图书馆的文化特质。馆员的综合素养、思想意识、行为举止和精神面貌能够充分反映图书馆本身所倡导的精神文化。在对全省高校图书馆馆员文化建设能力有哪些不足方面的调查中可以看出(见图11),多数图书馆都认为馆员在文化素养、信息素养、活动策划、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存有不足,这种缺陷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图书馆文化建设。
图11馆员文化建设能力问题调查分析图
关于学生及学生社团在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问题。在各馆反馈的信息中了解到,虽然已有部分图书馆将学生社团纳入到图书馆文化建设的队伍中来,但读者要想与馆员一道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化建设主体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方面,在文化建设活动中学生主体所起的作用、所占比重还微乎其微,其活动的主动权、话语权还都在馆员手中,学生社团在文化建设中仍处于一种被动参与的状态。另一方面,目前参与图书馆文化建设的主要力量还仅限于少量的学生社团,学校大多社团的积极性还没有被调动起来。多数学生对于图书馆文化建设活动的参与度不高,不少学生也只是随心所欲,凭兴趣喜好而为,还没有把积极参与图书馆文化建设作为一种责任和担当。未来,需进一步明晰文化建设主体,提高读者主人翁地位,激发读者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四、关于加强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将探究文化本质、做好顶层设计作为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出发点
图书馆的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伟大工程,需要把握规律、提高认识、精心设计、精准施策,贵在坚守。
1.加强文化建设,要对文化建设的性质有根本的认识。只有透彻了解文化的本质,才能在进行文化建设中高屋建瓴、有的放矢,也才能做好顶层设计,避免顾此失彼、偏离航道。优秀的图书馆文化是图书馆之魂,图书馆文化既要反映当代图书馆发展的客观规律,又要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在要求;既要反映图书馆的行业特点,又要体现馆员的岗位责任心和主人翁精神;同时造就一种以人为本、追求卓越的精神优势,使其在相当长的历史发展阶段都能规范、约束、协调每个馆员的行为,发挥有效的导向、激励和凝聚作用。一般说来,图书馆的文化形态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其中精神文化是图书馆员与读者双方共同缔结遵守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它是图书馆文化的核心所在,决定着图书馆文化的优劣。物质文化是图书馆的环境所传递出的文化信息,包括物质硬软件环境、文献保障体系等,是精神文化的载体。制度文化则是体现精神核心价值的管理制度,以图书馆精神文化为准绳,是图书馆精神文化内化和升华的保障。三者相辅相成,互相依托,又相互影响,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2.加强图书馆文化建设,要站在高起点上,做好顶层设计,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首先,图书馆领导在工作中要从精神文化出发,结合图书馆发展的长远战略,有意识地培养和提炼最适合图书馆发展的核心价值观,形成自己独特的价值取向。其次,将图书馆的核心价值观浸润在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中,体现在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中,使这种价值观融入每一位馆员和读者心里,成为全体馆员和读者身体力行并坚守的共同理念。第三,加大力度凝练和宣传核心价值观念,使馆员和读者与图书馆文化精神形成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使馆员和读者的价值观、行为取向和个人目标逐渐趋同于图书馆整体的价值观、发展观,从而增强图书馆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把加强制度建设、塑造文化氛围作为图书馆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
文化是一种抽象的、精神的、无形的东西,一般不能被直观地感知,但文化又是无处不在的,它充盈在图书馆的每个角落。一花一草、一桌一椅、一项制度、一个标语等都是图书馆文化的符号或代言,它们都散发着图书馆浓浓的文化气息,无论好坏,都会给人最直观的文化感受。所以图书馆在加强文化建设时,必须注重环境的营造、管理制度的制定和精神文化的融合,为图书馆的精神内涵找到最合适的载体和最充分的展现。
图书馆文化氛围是构成图书馆物质技术因素、社会规范因素和观念精神因素的综合体现,它是在图书馆发挥其社会职能过程中自然产生的,是表达图书馆社会定位与作用、发挥图书馆社会职能的物化影像。氛围的营造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1.制度保障是前提。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制度会对图书馆各项工作起到规范作用,是图书馆的办事规程以及师生利用图书馆的行动准则,能体现图书馆的人文关怀和精神风貌。制度的制定必须围绕公平、客观、科学、规范的原则,与时俱进。同时还应该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树立民主参与意识,彰显图书馆制度建设中各主体的地位,重视图书馆制度建设的合法性、权威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和持续性。
2.物质文化建设是基础。(1)营造文化氛围要在充分利用自身馆藏资源、技术设备等优势的基础上,从外观结构、色彩、装饰和陈设布局等途径,努力营造良好的图书馆文化环境。(2)优化资源配置及馆藏结构,建立起科学、合理、相互补充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3)注重空间布置的合理性和艺术性,美化空间环境,凸显图书馆外观上和整体上的艺术韵味,营造出高雅舒适、自然清新馆内空间,给读者提供幽雅、安静、舒适、方便的学习和研究环境,从视觉上来传递图书馆的精神品质和生活内涵,潜移默化中达到提高读者文化素养、陶冶性情的目的,彰显图书馆的精神文化。(4)激发馆员的认同感,让广大馆员感到合理、合情、合法,主动、自觉地遵守规章制度,形成一种积极、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馆员的团队意识和敬业精神。
(三)打造有特色、充满活力的文化品牌是图书馆文化建设的重点
高校图书馆文化品牌,是指图书馆利用自身文化资源优势,通过文化展览、文化活动、文化空间建设等,进行文化内涵建设,营造文化服务环境,形成的特色文化或服务。文化品牌是图书馆的名片,是图书馆精神内涵的外在表现,它既是图书馆文化建设的成果所在,又是图书馆提高公众形象和影响力的有效手段。创建文化品牌利于高校图书馆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展现自身的服务理念、人文精神和价值观,塑造图书馆良好的形象。
打造文化品牌,首先应该定位文化品牌的识别系统,要有自己的品牌名称、品牌标志、品牌logo以及品牌的标语口号。其理念应该结合本馆文化服务的特点,从易于传播、易于提高影响力和美誉度入手,设计寓意深刻、构思新颖、融入学校文化元素的标识,传达建设理念,树立品牌的形象。其次,打造文化品牌应该注意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有了品牌的外在形式,更应该设计好品牌活动内容的架构,内容的设计必须与理念相一致,与图书馆的精神核心相一致,立足于学校教学、科研和素质教育的需要,结合读者的兴趣爱好与当前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热点,着重提高图书馆精神文化建设,滋养读者心灵,丰富读者思想内涵。第三,打造文化品牌应凝练品牌特色,项目内容必须要注重品牌特色,应与本校的地域特色、学术特色、专业特色等相结合,凝练出图书馆独有的特色文化和精品文化,要不断创新,回顾、重释差异性,寻找新的差异性,增强品牌的竞争优势和生命力。
(四)把构建文化建设评价体系作为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关键
图书馆文化建设是一个漫长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检验一定时期特定的文化建设实效是图书馆文化事业的必要环节。要想准确衡量图书馆文化建设的成效得失、文化建设现状和文化发展战略的适应性,使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这一复杂系统变得更加具体和可被度量,就需要构建科学、系统的文化建设评价体系。
图书馆文化评价体系的构建有很多经验可以借鉴。如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著名教授DenisonDR和Mishra AK 的 OCQ(Organizational Culture Questionnaire,组织文化问 卷)模型。他们从授权、团队协作、重视人才、核心价值观、配合、协调与整合、服务创新、用户至上、组织学习、追求卓越、愿景、社会责任等12个方面来构建了一套评价指标体系,然后根据专家评分法和层次分析法的权重算法得出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我国学者贺艳菊通过文献分析,筛选出符合我国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的评价指标。她运用层次分析法将这些指标按照属性关系构建成包含三个一级指标、十二个二级指标和四十一个三级指标的层次结构体系,她采用基于德尔菲法的专家问卷调查方法对相应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进行评价,基于SPSS数据分析结果,通过expert choice软件对指标体系进行建模及数据计算,最终得出各级指标的相对权重及综合权重,为全面评价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水平提供了重要参考与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任何一套评价体系都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不同图书馆文化建设的重点不同,其指标权重就不同,评价体系中各指标权重的设定一定要结合各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同时,文化建设不同阶段应该有不同的目标和重心,不同阶段的评价体系也不应该完全相同。要保障图书馆文化建设的目标与图书馆服务目标相一致而不发生偏离, 就必须建立相应的图书馆文化评价体系。
(五)把树立读者满意的服务理念作为图书馆文化建设的落脚点
图书馆是天堂,读者就是上帝。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图书馆应该充分认识到读者满意的重要意义,应该把读者满意度作为评价一切工作的标准和所有行为的出发点、落脚点,在整个文化建设过程中牢固树立人性化服务理念,以满足读者需求、实现读者价值、追求读者发展和体现人文关怀为目的。一要牢固树立以读者为中心、视读者为上帝的观念,做到一切为了读者,为了读者的一切,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最大限度地让读者满意。二要了解读者观念变化,掌握读者近期的和长远的、隐性的和显性的需求动态,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能力,全方位、多角度满足读者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并与读者建立长期、和谐的伙伴关系,通过提升用户满意度来提高用户对图书馆的忠诚度。三要树立读者主人翁地位,吸引读者积极参与图书馆文化建设,让读者逐步意识到其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担当。四要维护读者的合法权益,构建一个“从用户权益出发”的图书馆文化体系。
五、小结
随着社会发展进步,经济不再是评价国家繁荣的唯一标准,文化以其独特视角逐步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强力指标。图书馆作为文化传承的中介,见证着中国一路走来的沧桑,蕴含着深厚的人文情愫。新的时代,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先进文化、培育时代文化、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已成为高校图书馆的重要责任和使命。我们相信,只要我们以振兴民族文化为己任,积极吸取优秀文化精髓,提高思想认识,不断培育适应新时代、新竞争、新发展的文化体系,做好文化建设科学规划,通过馆与馆间的相互学习、交流互鉴、共同发展,一定会开创我省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的新局面,谱写我省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的新篇章。
山东省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
山东省高校图工委文化建设专业委员会
曲阜师范大学图书馆
2020年12月21日
(执笔:张华艳 审核:王东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