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景昌,原山东农业大学图书馆副馆长,从事图书馆工作37年。
历任山东农业大学图书馆情报咨询部主任、技术咨询部主任、图书馆副馆长、《信息检索与利用》教研室主任、图书馆学术委员会主任。曾获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高等学校图书馆管理先进个人”、山东农业大学“优秀教育工作者”、CALIS全国农学文献信息中心“图书馆优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1.首先祝贺高馆长当选全国高校图工委“榜样馆员”。请您谈谈这次获选的感想吧。
高:我1985年毕业留校参加工作进入图书馆,至今37年,从未离开图书馆,也从未想过离开图书馆。37年来,我从普通岗位做起,历任部门主任至副馆长,在图书馆的每一项业务上,我既是躬行实践者,也挑起过管理者的重任。我们馆从借还图书靠手抄的传统图书馆发展成为一所现代化的智能图书馆,我本人全程参与了每一个重大历史时期的建设,是我校图书馆的建设者、参与者和亲历者。这个奖项的授予,既是对我个人努力的认可,也是对农大图书馆发展的认可。
2. 可以谈谈您在图书馆的工作经历吗?您主要参与过哪些图书馆工作呢?
高:我是恢复高考以后第一个分配到馆里的本科大学生,一报到就被寄予厚望,但我自己也不是图书情报专业的,当时很有压力。1986年我作为馆里第一个派出去脱产学习的老师参加了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举办的“高校图书馆管理干部进修班”,这次学习很关键,回来以后我就响应教育部关于开展文献检索课程的要求,开设了本科专业信息检索课,虽然那个年代要靠手工查找纸质版检索工具,但是由于课程的实用性,广受学生欢迎。1997年我们逐步开始了电子资源的建设,从最早采购的维普中文科技期刊目录,到2006年推进重点学科建设项目,CNS、ScienceDirect等外文数据库就是从那时开始采购的。电子资源逐渐显现出优于纸版资源的优势,采购比例也逐渐倾斜到电子资源上来。2012年在馆领导的统筹部署下,我校建成了山东高校第一个RFID智能图书馆,并将ILAS图书管理系统更新为主流的汇文系统,开放性、规范性、体验感更加优化。这些工作我都全程参与,记忆犹新。2016年我带头组建情报研究中心和学科服务团队,精准服务重点学科。建立学科馆员制度,对接学院高端科研团队需求,打通资源利用、研究生信息素养教育、学者服务、人才培养最后一公里。
3.可以谈谈37年的工作当中,给您印象最为深刻的人或者事吗?
高:RFID智能图书馆的建成是全馆人员的集体心血和付出换来的一次农大图书馆的质的提升,它改变了图书馆的对外形象。2012年7月25日,刚放暑假我们就投入进了这个项目。除了安装与调试系统软件,图书馆还以此为契机提升馆舍功能、优化空间布局。要把原来各自独立的空间打通,实现书库和阅览室的一体化,所有图书期刊要下架重新整理,书架也要全部按照新的方式排布。时值盛暑,我们很多男老师就是光着膀子在馆里干活,为了赶工期,一天一个调度会,常常是晚上很晚才回家。时任馆长王树迎有一句话至今还常在我耳边回响:困难面前有我们,我们面前无困难。到了12月25日这一天,整整五个月,项目完成正式开放,到馆参观的领导、老师和同学都认为新布局和新功能令人耳目一新,我们的图书馆不比外国的差。
4. 您认为图书馆工作需要什么特质,或者有什么经验能分享一下吗?
高:图书馆的工作本质是一个服务岗位,这个岗位要甘于为别人做嫁衣。首先你要有一份热爱。有热爱才能有动力,才能把工作做得有温度。只要心中装着读者,把服务读者需求放在首位,那么再枯燥劳累的工作,也不会感到厌倦。其次图书馆的工作还少不了一个责任心和担当心。图书馆的定位是为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型机构,因此我们既要做好面向大众的基础服务,还要做好面向科研重大需求的服务。最后,图书馆工作还需要创新。新技术的应用改变了读者的用户体验,这是创新,但创新也不一定非得是很宏大的,有心人一定会看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你看到问题然后想出办法来解决问题,无论是从内容、形式还是某个领域,这都叫创新,都能使我们的工作成效有方方面面的提升。那么你就不会辜负你的本职,你的初心。
5.您说在图书馆工作37年是无悔的,请您留几句寄语,激励现在的图书馆人。
高:图书馆是我一生的奉献,也是我一生的财富。有人说,图书馆是大学的心脏,其中的寓意既生动又深刻。图书馆不仅仅是存储书籍的地方,在高校里它更成为了一种象征符号。在服务学校人才培养和“双一流”建设的当下,身为图书馆人,更应毫无疑问地担起职责,有所作为,不甘平庸,不得过且过,共同努力把我校图书馆建设成为国内同类高校一流的“信息资源中心、自主学习中心、研究交流中心、知识管理中心、文化传承中心和协同创新中心”。
(整理:毛惠文)